电解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模具清洗的过程是一个结合了电解作用和超声波清洗技术的综合过程。以下是详细的解释:
一、电解作用
电极设置:在电解超声波清洗过程中,模具或要清洗的工件通常作为阴极,而制式电极棒则作为阳极。
电解反应:当电流通过含有特殊配方的电解质的水溶液时,会在阳极附近产生氧气,而在阴极(即模具表面)产生氢气。这些氢气小气泡在模具表面形成并促使污垢从金属表面剥离。
污垢剥离:由于氢气的产生,模具表面的污垢开始脱落。这一过程在电解作用下得到加速,使得污垢更容易从模具表面分离。
二、超声波清洗作用
高频振动:超声波清洗机利用高频振动(通常超过20kHz频率)在清洗液中产生微小的气泡。
空化效应:这些气泡在瞬间破裂时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即所谓的“空化效应”。这种冲击力伴随着机械效能、加速度作用等对模具表面和内部的污垢进行冲击和爆破,使污垢快速从模具表面脱离。
深入清洗:超声波的穿透力很强,能够深入模具内部的细微结构和难以触及的部位,进行彻底清洗。
三、综合作用与效果
化学与物理作用的结合:电解作用和超声波清洗技术的结合使得模具清洗更加高效和彻底。电解作用分解和软化污垢,而超声波清洗则利用空化效应将污垢从模具表面剥离。
清洗范围广泛:这种清洗方法适用于各种复杂形状和结构的模具,包括沟、槽、角、穴、孔等难以清洗的部位。
环保与安全:相比传统的清洗方法,电解超声波清洗更加环保和安全。它减少了化学溶剂的使用,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了清洗效率。
防锈处理:清洗完成后,模具通常会用钢铁专用水性防锈剂浸泡,以去除表面水分并形成防护层,防止再次生产时碳化物的附着。
电解超声波清洗机通过电解作用和超声波清洗技术的综合作用,能够高效、彻底地清洗模具表面的污垢,同时保持模具的完整性和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