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内切:注塑黑科技!让生产效率翻倍“注塑机模内切水口”指的是一种在注塑成型过程中,直接在模具内部将产品与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切断分离的技术。 在模具打开并顶出产品之前或同时,利用模具内部集成的特殊机构(通常是切刀),在模腔内就将浇口从产品上切断。当模具打开时,产品和被切下的水口料通常是分开顶出或分开脱落的。 模内切水口的工作原理 1. 合模注塑: 模具闭合,熔融塑料注入型腔,同时填充产品型腔和浇注系统(流道、浇口)。 2. 冷却保压: 塑料冷却固化。 3. 切刀动作(在开模前或开模瞬间): 在注塑机顶出系统动作之前(或与之联动),模具内部的切刀机构被驱动。 驱动方式: 液压/气动驱动: 最常见。利用注塑机提供的液压油或压缩空气,通过油缸/气缸推动切刀运动。 机械驱动: 利用开模动作本身的机械力,通过斜楔、杠杆、连杆等机构带动切刀运动。 4. 切断浇口: 切刀精确地移动到浇口连接处,施加剪切力,将连接产品和流道的浇口(水口)切断。 5. 开模顶出: 模具打开。 6. 分离顶出/脱落: 通常,产品被顶针顶出,落入产品收集区。 被切断的水口料可能被另一套顶针(水口顶针)顶出,或者利用重力/吹气自动脱落,进入水口料收集区。 产品和水口料在离开模具时已经是分离状态。
模内切水口的主要优点
1. 省去后处理工序: 最大的优势!无需额外的水口分离工序(人工剪、机器剪、冲压),节省人力和时间。 2. 提高生产效率: 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3. 降低人工成本: 减少甚至消除了剪水口的操作工。 4. 提升产品外观质量: 切口平整、美观,减少或避免了传统剪切可能产生的毛刺、拉伤、白印、应力痕等问题。 特别适用于外观要求高的产品(如消费电子产品外壳、透明件、装饰件)。 5. 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 更容易实现全自动化生产(机械手取件),产品和水口料自动分离收集。 6. 减少不良品: 避免了后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产品造成的损伤。 7. 节省空间: 无需额外放置水口剪切设备或操作区域。
应用场景 模内切水口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外观要求高、生产批量大、追求自动化的注塑产品生产,例如: 消费电子产品外壳(手机、电脑、家电) 汽车内饰件和外饰件 光学镜片、导光板 医疗器材部件 薄壁容器 精密零件 模内切水口是一种先进的注塑模具技术,通过在模具内部集成切刀机构,在开模前或开模瞬间切断浇口,实现产品与水口的自动分离。它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外观质量和自动化程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模具成本、复杂度和维护要求。是否采用该技术需要综合考虑产品要求、产量、成本预算等因素。对于大批量、高要求的产品,其带来的长期效益通常能覆盖初期投入的增加。 |